From a seed to a Cup
一杯咖啡怎麼來?
今天我們就從一顆種子開始,認識咖啡。
在那之前,先來欣賞一支我們之前分享過的星巴克短動畫。可能會對今天接下來要分享的內容能更快了解。
這是一杯星巴克咖啡產生的過程。從豆子到一杯咖啡的生成。(想看更多>> 點我)
From a seed to a Cup
一杯咖啡怎麼來?
我們平時喝的「咖啡」,從咖啡豆變成咖啡粉,然後沖煮以後變成一杯咖啡。那麼咖啡豆怎麼來的呢?又怎麼沖煮呢?
這一次,Uni Lab Coffee 透過講堂,帶我們從咖啡樹苗開始,認識咖啡,並透過穿插的品嚐,讓大家環遊精品咖啡世界。
一樣是由Henry為大家帶來這堂深入淺出的咖啡入門講堂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再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讓大家簡單知道到底講堂說了什麼。
咖啡生豆,其實是咖啡樹果實的「種子」。
Image Source Here
↓
跟一般的植物一樣,從種子,生根發芽,變成一棵樹,接著開花結果。
Image Source Here
↓
「摘」下熟成果實,就是所謂的咖啡櫻桃(Coffee Cherry)
由左至右,分別是生果—熟果。最佳的採收果實狀態為右2。
Image Source Here
↓
經過一連串的篩選、「處理」,獲得咖啡生豆。
基本分為:水洗、日曬、蜜處理。他們的外觀會有不同的特色
Image Source Here
↓
接著經過烘焙師的「炒焙」。
基本有淺焙、中焙、深焙。
Image Source Here
↓
最後是「沖煮」
今天我們喝的是精品咖啡,所以講得是精品的沖煮方式。
有虹吸式、手沖、摩卡壺、法式濾壓壺、愛樂壓等,都可以萃取咖啡。
圖片由左至右依序為:摩卡壺(來源)、法式濾壓壺(來源)、手沖(來源)
Henry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讓大家對常喝的「黑色飲品」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。說不上是「懂」咖啡,但至少更認識。
讓味蕾跟著咖啡,環遊世界
在講堂中間,講師搭配不同產區與處理法的總共四款豆子讓大家品嚐。從第一杯風味較少,漸漸喝到不同處理法的豆子,來讓大家感受其間的差別。
最後,Henry也與大家聊了幾個關於咖啡的迷思。像是有機咖啡就是好喝的嗎?等問題,再與大家進行更多互動交流。
有人會說:「一杯精品咖啡,這麼小一杯卻這麼貴?」
「從農民開始栽種,照顧、採收、處理、出口、進口、烘焙、沖煮,
少了一個,就不會有這一杯咖啡。」
From a seed to a Cup,世上的農作物,都是得來不易,粒粒皆辛苦。
留下你的看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