捐款對於英國人來說,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許多人習慣將固定比例的收入,作為捐款之用。台灣人捐款習慣針對某幾個知名的慈善團體或基金會,但英國人會依據自己關心的領域不同,而選擇不同的捐款對象,面相比較多元,不只是幫助弱勢團體,許多社會上的公益、文化組織,也都依賴民眾捐款而得以運作。
也因此,雖然英國的博物館幾乎不收門票,但是都會設置捐款箱,且往往擺在最醒目的地方,讓人不注意也難,另一個無法忽略的理由,就是這些箱子的造型都特色獨具,除了功能還兼顧裝飾,顏色與造型變化多端不說,有的甚至具有遊戲性。
這是我頭一次發現,原來捐款箱可以不只是開了口的透明盒子
BFI電影博物館的捐款箱,是有點類似彈珠台的設計,而每個顏色鮮豔的小方塊,上面都有相關的標語或圖片。
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為了要將鈔票卡進那個縫縫,而多丟幾張。
海德公園裡蛇形藝廊的捐款箱,這個是迷宮的概念。
V&A Museum的捐款箱,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會這樣大喇喇地擺在走道中間,有的會標上建議的捐款金額,但當然實際上,還是依照個人的自由意願。
標語也是不可少的,內容大概不脫「請支持我們美術館」,或是「您的捐款可讓美術館更好」云云。
Tate Modern入口處的捐款箱,圓角的設計跟螢光色很可愛。
Tate Modern的另一款捐款箱。
Tate Modern還有另一款固定在牆壁上的,投的零錢會掉進去那個讓像熱水袋的綠色圓形袋子。
大英博物館的捐款箱,經典的大博物館,建議的金額也比其他博物館高,為5-7英鎊,看得出來這邊大家捐得十分踴躍啊!大抄很多。
自然史博物館的捐款箱,這個是比較保守規矩的設計,但一樣是擺在通道的正中央。
也有像這樣的設計,比較類似義賣的性質,將硬幣投入旁邊的存錢桶,可換得一個自然史博物館的小吊飾紀念品。
另外除了現場捐款,許多博物館,也會有「博物館之友」、「美術館之友」這樣的活動可加入,提供民眾長期捐款的管道,同時收到博物館相關訊息。
說到捐款,旅行當時在倫敦某個戰爭紀念碑,看到懸掛著大紅色罌粟花假花花圈,後來才知道這些花背後的涵意,是紀念與緬懷在戰爭中犧牲的軍人,同時購買這些花的費用,會作為幫助傷殘退伍軍人及遺族的慈善募捐。而十一月十一日是英國的「陣亡將士紀念日(國殤紀念日)」,因此在十月底、十一月初的時節,路上更是到處都會出現罌粟花裝飾,許多人也會將之配戴在胸前,表達致敬之意,儼然成為一項特殊的文化景觀。
以罌粟花作為陣亡將士的象徵,來自於加拿大軍醫的一首詩,目前已成為加拿大、法國、美國英國等國的傳統,紀念之外也有和平反戰的意義。
文章出處 Smallx2 playground
留下你的看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