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書上設計展2020》設計人的行動哲學-一本晉升設計師的必備年鑑 2020年11月17日 活動/展覽/國際獎項, 設計學習, 閱讀悅讀 《書上設計展》轉眼來到了第五集,現在以「台灣畢業設計年鑑」為使命,在線下展當道的時刻,顯得格外珍貴。身處變化的當下,很容易忽略當其時別具意義的徵兆,這些蓄積下一步轉變的能量;但隨著年鑑的誕生,年復一年寫下台灣設計,眼下也許習以為常,回頭卻恍然大悟的樣貌。 (繼續閱讀…)...
跟風看了莫內、梵谷展,但你知道印象派竟是一群重考生「創業」的結果? 2020年09月09日 閱讀悅讀 這幾年,只要是印象派的畫展,可以說是開一次火一次。但有多少人知道,究竟什麼是印象派?看完這本書後,希望大家能對印象派有個大概的瞭解,以後再去印象派畫展,除了拍照打卡外,還能談出一些自己的看法,同時提升一點兒格調。 (繼續閱讀…)...
宇宙是最理想的客戶?佐藤大專訪設計界的「活化石」Michele De Lucchi 2020年07月20日 觀點思考, 訪問對談, 設計學習, 閱讀悅讀 Michele De Lucchi 曾參與孟菲斯等多項設計運動,可說是為當代設計打下基礎的巨匠之一。 全身散發出無可替代的存在感,簡直是設計界的「活化石」。
佐藤大專訪人稱設計之王、設計界的神,Philippe Starck 用靈魂交換的設計 2020年07月15日 觀點思考, 訪問對談, 設計學習, 閱讀悅讀 佐藤大(Sato Oki)曾被評為「最受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」之一。 目前日本炙手可熱、得獎不斷的設計師佐藤大,各國媒體為他冠上「設計金童」「鬼才」等稱號。其創辦的設計事務所「nendo」,則是日語中「黏土」的意思,意味著可塑性高,自由、靈活、有彈性,可以隨意調整,而且平易近人。秉持這樣設計理念的nendo,每年都引起全球設計界的期待與驚呼。 (繼續閱讀…)...
夢幻圖書館踩點清單!可以直接住在裡面嗎? 2020年02月25日 設計美學, 閱讀悅讀 小編是一個完全的書迷!事實上給我一本好書我可以沉醉於其中完全忘掉現實的世界。這也是為什麼,圖書館是我在世界上最喜歡的地方之一,我敢肯定其他人也有相同的看法。圖書館是溫暖而舒適的空間,它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知識,也是通往不同世界的入口。因此,我們精選了一系列精美而有趣的圖書館,這些庫將喚醒你們每個人中的對閱讀和對書籍的渴望! (繼續閱讀…)...
影響甘地素食的三階段,甘地吃的「素別」又是什麼呢? 2020年01月14日 閱讀悅讀, 閱讀素質力 2015 年 5 月,印度總理莫迪訪中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家鄉西安親自迎接,並以國宴款待,但這次國宴卻別開生面,是一頓素食,因為這位總理是一位素食主義者。 (繼續閱讀…)...
《紐約客的紐約》用蔬食開啟紐約的新篇章 2020年01月07日 素生活, 閱讀悅讀, 閱讀素質力 以前的我是無個肉不歡的老饕,據朋友的描述是「邊吃肉邊笑」的滿足樣,也帶著朋友吃遍多汁漢堡、厚肉牛排等,一直到我開始接觸修行,學習靜坐,每次結束前唸迴向文「May all beings enjoy profound brilliant glory.」(願眾生同享深刻、光輝的榮耀。) (繼續閱讀…)...
創辦地方媒體前,先了解地方媒體是什麼? 2019年11月29日 閱讀悅讀 【編按】 面對現代數位平台「單篇化」的訊息傳遞與接收,讀者對媒體的信賴感,已經不再取決於套裝化的媒體發行年數或份數,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單篇報導的話題性或切入點。換句話說,某個地區的主題,讓生活在各個地區的人都成了讀者。「侷限性」同時成了地方媒體的特色,「正因為侷限在某個區域,才能迫使店鋪的老闆、當地居民等『隸屬於不同群體的人』見面,並將他們連結在一起」,為網路世代的社交行為創造出更多發展性。 地方媒體...
《旅行的意義》:觀光有很大成分是逃離,而真實的旅行則是抵達 2019年10月31日 閱讀悅讀 旅行為何重要? 觀光有很大成分是逃離,而真實的旅行則是抵達;觀光主要是消遣性的,而旅行基本上是教育性的;觀光客被當地人載著到處跑、接受他們服侍,旅人則想要認識他們;觀光客只想放輕鬆,旅人則想接受刺激;觀光的目的是到處遊覽,旅行的目的則是增加理解。 在招牌老頑固模式的保羅.索魯(Paul Theroux)觀察到,「旅人不知道該往哪裡去[因為那不重要],而遊客不知道自己去過哪裡。」羅賓.漢伯里.特尼森在他所著《探...
不可不知的圖像分割法則!三分法,瞬間抓住讀者眼球! 2019年10月08日 設計學習, 閱讀悅讀 數字在設計中的內涵意義,絕不僅止於測量。一般而言,使用奇數進行排版設計,創造出的不對稱性常常比偶數排版的秩序性更有趣。 (繼續閱讀…)...
沒有一件事比喚醒裝睡的人還難,我們從飲食中獲得的啟示 2019年08月30日 素生活, 素者新手攻略, 閱讀悅讀, 閱讀素質力 【編按】 「振動力」是個很抽象的概念,用生活化的方式來比喻,就是你所做的一切,最後還是會回到你身上。如同照鏡子一般,你笑,別人也對你展現善意;你急躁無禮,這個環境也以此回應。本文可能會有許多令你感到不舒服的例子,這是被喚醒前的自然反應,不必急著評斷,也不用否定過去的自己,以開放的心態接納與以往不同的思維,將會有很大的收穫。 (繼續閱讀…)...